連日來,周克平很忙,“早上5點鐘開始收蘆筍,在大棚里忙上5、6個鐘頭,再運到凌家塘去賣。剛開始的時候,是我等著人來收,現(xiàn)在是商販們等著收我的了!”
今年55歲的周克平是新北區(qū)西夏墅鎮(zhèn)農民,20多年來一直是鮮花種植大戶,最多的時候供應常州市場上60%的非洲菊。近年來,周克平開始轉型,先后嘗試養(yǎng)雞、養(yǎng)螃蟹等。2009年,周克平盯上了蘆筍,在凌家塘市場考察后他發(fā)現(xiàn),常州市場的蘆筍多數(shù)是外地產的,地產蘆筍規(guī)模小,品種也比較老。
去年,周克平在新北現(xiàn)代農業(yè)產業(yè)園承包了160多畝地,大手筆投入400多萬元建起鋼架大棚,并從美國引進新品種格蘭德綠蘆筍,“種子價格可不低,6800元/磅,這一次算是豁出去了!”
雖然蘆筍和非洲菊同屬多年生宿根植物,種植方法也有相通之處,周克平卻還是不敢大意。他先后去山東臨沂、壽光、上海崇明等蘆筍種植成熟地區(qū)考察、學習,并請上海交大農學院教授指導,兒子也經常幫他上網研究、學習技術。
蘆筍收割分春筍、夏筍和秋筍3季,從去年4月份播種、7月份移栽,經過半年多努力,今年4月周克平開始收割春筍,由于是第1年,產量較少,平均每天收割不到200公斤。5月留母莖之后,6月初夏筍開始上市,周克平就忙開了。他預計可收到7月20日,每天平均收600多公斤,按8元/公斤銷售價計算,夏筍就可銷售30萬元,今年全年預計可實現(xiàn)60萬元銷售。
“留莖后的蘆筍一般可收割10-12年,一般來說第1年畝產量在500公斤左右,而我這里今年產量預計可達600公斤。明年我們將力爭實現(xiàn)畝產1000公斤,第3年爭取突破1500公斤。”周克平對未來充滿憧憬。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