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省政府公布第八批江蘇省文物保護單位名單,122處古遺址、古建筑、古墓葬、近現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入選。常州市有8處,位于紅梅公園內的紅梅閣、文筆塔是其中的兩處。
紅梅閣始建于唐昭宗年間,屢遭兵火,現存建筑重建于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紅梅閣高約17米,坐北朝南,磚木結構,面闊五間、進深兩間、上下兩層,重檐歇山頂建筑,下有回廊,飛檐翹角,氣勢壯觀。閣建于2米高的臺基上,四周為石欄桿。正門南端有云鶴紋石坊,下有石級,坊額南面刻“天衢要道”,北面刻“青云直上”,有明崇禎時題款;兩旁石柱楹聯為“道有源頭立言立功立德;工無駐足希賢希圣希天”。紅梅閣是重要的道教建筑,相傳全真道南宗祖師紫陽真人張伯端曾在此聚徒修煉,歷代多有題詠,現閣內壁間尚存《重建紅梅閣施田碑記》《紫陽真人刻像》《重建紅梅閣碑記》等石刻。
文筆塔位于公園南端。原為太平講寺的附屬建筑,因稱太平講寺塔。文筆塔呈樓閣式,磚木結構,七級八面,周繞回廊,高48.38米。塔基八角形,由花崗巖疊砌,每層設有四個拱門。塔內有旋梯可供攀登,第六層置16米長的“通天”剎柱,通向塔頂。文筆塔基為復蓮底座,緾枝花卉(須彌座圖案),第一層、第七層有藻井。周長32.9米,須彌座直徑10.1米,八面,每邊長4.1米。據洪武年間碑文載:“惟塔為蕭齊舊物”,可知該塔建于齊建元年間(480—482),后歷經興廢?,F蓮瓣狀古塔基座為宋代遺物。《常州府志》載:“相傳塔為郡中文筆峰,每祥光騰現,輒開巍鼎之先兆”。遂俗稱“文筆塔”。1937年冬日軍侵占常州時,擊落了塔剎銅葫蘆及上層寶珠、承露盤,塔身木結構被焚。為修復古塔,1981年5月,愛國人士劉璧如奉其父劉國鈞遺命資助修繕過半,市政府又撥款,于次年11月竣工。2002、2017年皆有修繕,目前保存狀況較好。
近年來,紅梅公園全力做好文物保護管理工作,統(tǒng)籌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傳承。在第八批省級文保單位名單公布之后,紅梅公園將進一步加強文物保護和開放利用工作,更好地傳承歷史文脈,守護文化遺產。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