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轄市(區(qū))司法局,常州經開區(qū)司法局,市局機關各處室,各直屬單位:
現(xiàn)將《關于推進落實“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的實施方案》印發(fā)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實施。
常州市司法局
2021年5月6日
(此件公開發(fā)布)
關于推進落實“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的實施方案
為深入推進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夯實全市“法律門診”工作,著力打造法律服務常州品牌,有效提升我市公共法律服務知曉率、首選率和滿意率,經研究,決定在全市推進落實“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具體工作方案如下: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以“兩快”“兩全”和“普惠均等、便捷高效、智能精準”重要指示精神為指引,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立足新發(fā)展階段,貫徹新發(fā)展理念,強化系統(tǒng)觀念、法治思維、強基導向,堅持因地制宜、創(chuàng)新引領、統(tǒng)籌推進、全面覆蓋的工作基調,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fā)展和人民群眾實際需求,積極發(fā)揮司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務職能,充分整合各方法律資源力量,通過設立機構、配強隊伍、規(guī)范制度、精準服務、提升質效等舉措,扎實推進“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為深化我市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社會治理法治化水平,推動常州高質量發(fā)展走在前列提供堅實的法律服務保障。
二、工作目標
在市、區(qū)、鎮(zhèn)(街道)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同步設立“法律門診”,優(yōu)選聘用“名優(yōu)律師服務團”、政府法律顧問、法律援助公益律師等法律專業(yè)知名人士,配齊配強普法宣傳、人民調解、法律援助、社區(qū)矯正、公證等司法行政全業(yè)務骨干,在村(社區(qū))依托司法行政服務站設立“法律門診”,發(fā)揮村(社區(qū))法律顧問作用,引導人民調解員、普法宣傳員、“法律明白人”等基層法律服務隊伍入駐。到2021年底,市、區(qū)、鎮(zhèn)(街道)、村(社區(qū))四級“法律門診”實體化運行,常態(tài)化開展服務,切實打通法治便民惠民“最后一米”。
三、工作措施
1.設立服務機構。堅持從工作實際和群眾需求出發(fā),聚合優(yōu)質司法行政服務力量,融合司法行政全業(yè)務職能,引導司法行政領域社會組織,吸納退休法官、退休檢察官以及人民調解員、“法律明白人”等,依托市、區(qū)、鎮(zhèn)(街道)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和村(社區(qū))司法行政服務站建立實體化“法律門診”。各轄市(區(qū))局結合實際,分步推進,分類指導本地區(qū)“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推廣鐘樓區(qū)“普法直通車”形式,開設流動式“法律門診”,全市形成一地一品,百花齊放的“法律門診”服務格局。
2.選優(yōu)配強隊伍。全面梳理掌握本地區(qū)法律人才資源,選拔政治素質高、業(yè)務能力優(yōu)、群眾基礎好、服務意識強的法官、檢察官、警官、律師、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和司法行政業(yè)務骨干入駐各級“法律門診”。市、區(qū)兩級從“名優(yōu)律師服務團”、“千人以案釋法”講師團、政府法律顧問、優(yōu)秀公益律師、優(yōu)秀公證員等隊伍中遴選法律專家進駐“法律門診”。市、區(qū)兩級12348法律服務隊吸收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調解員、“法律明白人”等法律服務力量,包干接對經濟薄弱、偏遠少窮、矛盾突出的鎮(zhèn)、村,充實壯大“法律門診”服務力量。
3.規(guī)范建立制度。各地建立健全“法律門診”服務標準和日常工作制度。探索建立法律服務人才和司法行政業(yè)務骨干選拔評定制度及績效評估辦法,通過公開選拔范圍、推薦程序、聘用條件、評價考核辦法的方式,選優(yōu)配強“法律門診”服務人員,公示服務信息。健全完善“掛牌”服務、門診接待、一事一評、績效評估,滿意度測評等工作機制。建立聯(lián)動服務和月度信息研判工作制度,及時研究分析熱點難點問題,做好預警防控和風險評估,為依法決策、依法行政建言獻策。
4.精準開展服務。緊盯黨委政府重大決策、重大項目、重大工程,主動對接融入,流動式布局服務鄉(xiāng)村振興、大運河文化帶打造、高鐵新城建設等,將“法律門診”服務前置到一線,深入進基層。深化法援惠民生拓展行動,聚焦殘疾人、孤寡老人、重癥病人及未成年人等弱勢群體和特殊人群,根據不同人群特點、不同法律需求,做到定點到人、入戶進門、一人一措,一戶一策,實現(xiàn)供需服務精準匹配。充分依托“百姓議事堂”“群言堂”“19點議事廳”“法律夜門診”“周末門診”“普法直通車”等載體,構建覆蓋全域、全時的“法律門診”服務體系,利用廣大市民下班以后、周末賦閑之余等時段,廣泛開展專家門診、律師坐診、活動義診、預約出診、網絡分診、上門巡診、綜合會診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法律服務活動。
5.提升工作質效。加強聯(lián)通互動,推動司法所、基層法律服務所、律師事務所“三所入村”,引導村(社區(qū))法律顧問與“三官一律”“五老”“法律明白人”等法律服務隊伍的良性互動,緊扣基層治理、鄉(xiāng)村振興、“三農”發(fā)展等時代主題,開展公共法律服務研討與實踐。推動工作重心下移,服務力量下沉,結合“我當一天網格員”“我為群眾辦實事”活動,指導“法律門診”服務力量組團結對下沉網格,服務基層群眾。積極推進實體、熱線、網絡“三臺融合”,不斷強化12348法網、司法行政掌上12348、“12348”法律服務熱線、“法律顧問之家微信群”、“法潤民生微信群”等信息化手段,為群眾提供“全業(yè)務、全時空,零距離、零障礙”的服務。
6.強化考核督查。市局將“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列為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項目,作為鞏固提升三級平臺實體化運行和村(社區(qū))法律顧問工作的重要內容,納入對各地區(qū)的年度績效考核。市局公共法律服務管理處定期組織檢查督查,對全市各級“法律門診”服務響應、服務質量和群眾滿意度等開展監(jiān)督考核。各地和相關單位要嚴格工作標準、抓實工作推進,及時發(fā)現(xiàn)推進實施和管理運行中存在的問題,拿出改進措施,抓好整改落實。各轄市(區(qū))局要制訂完善考核評價體系,通過實地走訪、查閱臺賬、群眾評價、視頻抽查等形式加大日常檢查,切實保障各項工作落實到實處。
四、推進步驟
1.制訂方案,組織發(fā)動(5月上旬至5月中旬)。市局組織開展工作調研,研究制訂全市推進落實“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實施方案。各地區(qū)和相關單位細化工作方案,著手組織發(fā)動,做好前期籌備工作。
2.分步實施,穩(wěn)步推進(5月下旬至10月下旬)。6月底前,市、區(qū)、鎮(zhèn)(街道)三級“法律門診”完成掛牌,實行實體化運行。10月底前,全市村(社區(qū))“法律門診”完成全覆蓋,開始承接各項法律服務業(yè)務。
3.檢查驗收,整改提升(11月上旬至12月中旬)。在各地先行組織驗收的基礎上,市局組成檢查督導組對全市三級公共法律服務中心“法律門診”建設完善和實體運行情況進行抽查檢查,及時通報落實情況,督促各地和相關單位抓好整改提升。
五、工作要求
1.加強組織領導。各級司法行政部門要高度重視,將打造“法律門診”作為政府貼近和聯(lián)系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為執(zhí)政為民、法治惠民的重要載體、“我為群眾辦實事”的具體實踐,深化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有力推手。各轄市(區(qū))司法局要加強組織領導,強化責任擔當,加強溝通聯(lián)系,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和人財物保障,要加快工作節(jié)奏,盡快落實措施,切實抓緊抓細,確保按期實現(xiàn)工作目標。
2.積極統(tǒng)籌協(xié)調。各轄市(區(qū))局要按照市實施方案要求,研究制定本地區(qū)推進方案,實施項目化管理,明確目標任務,針對存在的短板,拿出切實可行的整改措施。要加強對司法所工作的調研指導,幫助司法所做好與村(社區(qū))“兩委”的溝通協(xié)調,確保服務力量、辦公場所、設施設備等到位。要定期組織業(yè)務技能培訓,提高法律服務人員的政策水平和業(yè)務能力,強化執(zhí)業(yè)道德操守,不斷提升“法律門診”服務工作實效。
3.強化經費保障。要結合中央兩辦和省兩辦出臺的關于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建設的文件精神,將“法律門診”全覆蓋工作納入本地區(qū)“我為群眾辦實事”民生項目,積極爭取經費保障。要積極協(xié)調財政部門,努力將“法律門診”工作經費(含交通、午餐、通訊和辦案等補貼)列入各級財政預算,確保資金及時、足額到位。有條件的地區(qū)要建立與地區(qū)經濟水平發(fā)展相適應的動態(tài)增長機制,進一步增強對“法律門診”工作的保障力度。
4.加大宣傳力度。各地要充分發(fā)揮典型示范引領作用,及時總結報送經驗做法,注重典型選樹宣傳,把宣傳“法律門診”工作和先進典型納入年度新聞宣傳工作計劃,積極擴大社會影響。要加強對“法律門診”工作優(yōu)秀經驗、典型案例收集整理和宣傳報道,切實增強法律服務隊伍的榮譽感和使命感,不斷擴大我市“法律門診”社會知曉度和群眾滿意率。
掃一掃在手機打開當前頁
|